土壤篩分儀作為一種實驗型篩分設備,主要由組篩和篩分儀組體組成。它利用振動器的振動作用,使篩框和篩網進行高頻振動,將土壤和其他顆粒狀物料分離出來。通過對不同孔徑的篩網進行組合使用,可以實現對土壤顆粒的精確篩分和粒度分析。其工作原理基于振動篩分技術。當物料通過篩網時,較大的顆粒會被篩網阻擋在上層,而較小的顆粒則會通過篩網落入下層。通過不斷振動篩網,可以實現物料的連續篩分和分級。
1、準備工作
儀器檢查與清潔:檢查土壤篩分儀的各個部件是否完好,包括篩網、振動器、收集盤等,確保無損壞、變形或堵塞。如有污垢或殘留土壤,應使用適當的工具(如毛刷、清潔劑等)進行清潔,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晾干。
樣品準備: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樣品,并將其放置在干燥通風的地方自然風干,或使用烘箱在適宜溫度下烘干,以避免水分對篩分結果的影響。去除土壤樣品中的雜質,如石塊、根系、動植物殘體等,然后根據需要稱取一定量的土壤樣品,一般不少于100克,以保證篩分結果的準確性。
篩網選擇與安裝:根據實驗目的和土壤顆粒大小分析的要求,選擇合適的篩網組合。常見的篩網規格有2mm、1mm、0.5mm、0.25mm等,將選好的篩網按照從上到下孔徑逐漸減小的順序疊放整齊。把安裝好篩網的篩堆固定在篩分儀的相應位置上,確保篩網安裝牢固,不會在篩分過程中晃動或移位。
2、設置參數
振動頻率與幅度設置:根據土壤樣品的性質和篩分要求,調整篩分儀的振動頻率和幅度。一般來說,對于較粗的土壤樣品,可以設置較高的振動頻率和較大的幅度,以加快篩分速度;而對于較細的土壤樣品,則應適當降低振動頻率和幅度,防止土壤顆粒因過度振動而破碎或通過篩網。不同的篩分儀可能有不同的參數設置方法,通常可以通過儀器面板上的按鈕、旋鈕或觸摸屏進行設置。
篩分時間設置:確定篩分的時間長度,篩分時間過短可能導致篩分不完q,而時間過長則會增加不必要的實驗時間且可能使土壤顆粒因長時間振動而發生變化。一般的篩分時間在10-30分鐘左右,但對于一些特殊的土壤樣品或實驗要求,可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開始篩分
啟動篩分儀:在確認參數設置無誤后,啟動篩分儀,使其開始振動。此時,土壤樣品在篩網上開始被篩分,較粗的顆粒留在上層篩網中,較細的顆粒則逐漸通過下層篩網,落入相應的收集盤中。
觀察與記錄:在篩分過程中,注意觀察篩分儀的運行情況,確保其正常工作。同時,可以適時地輕輕敲打篩網,以防止土壤顆粒堵塞篩孔,但要注意避免用力過猛導致篩網損壞。記錄篩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如土壤顆粒的分離情況、是否有異常團聚等,這些信息可能對后續的結果分析有所幫助。
4、結束篩分
停止篩分儀:當篩分時間達到設定值或觀察到土壤顆粒已基本不再通過篩網時,停止篩分儀的運行。
樣品收集與清理:小心地將各層篩網上的土壤顆粒分別收集到不同的容器中,注意不要混淆。對于收集盤中的土壤顆粒,也應按照相應的粒徑范圍進行分類收集。然后,清理篩分儀中殘留的土壤樣品,以便下次使用。
5、數據處理與分析
稱量與計算:將收集到的不同粒徑范圍的土壤顆粒分別進行稱量,記錄各粒徑級別的質量。根據各粒徑級別的質量占總質量的百分比,計算出土壤的顆粒組成。例如,某粒徑級別的質量為m,土壤樣品的總質量為M,則該粒徑級別的百分含量為(m/M)×100%。
結果分析:根據計算出的土壤顆粒組成數據,繪制土壤顆粒大小分布曲線或進行其他相關的分析。通過對土壤顆粒組成的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質地、結構和通氣性、透水性等物理性質,為土壤的分類、改良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據。